首届新版世俱杯落幕,中国足球面临诸多亟待解答的问题?
发布人:24直播网   作者:jrs赛事网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3日 23:05  人气:

新华社记者余孝忠肖世尧公兵

纽约大都会球场烟花绚烂,首届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通称“世俱杯”)在历时一个多月后画上了句号。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公开赞扬赛事取得了卓越成就,这标志着俱乐部足球“黄金时代”的正式到来。尽管外界对这一新版世俱杯的评价各有不同,但其改革的风潮已经不可阻挡。

中国俱乐部未能参加首届新版世俱杯,而中国球迷对世俱杯的观赛热情也未达到世界杯的水平。目前仍处于低谷的中国职业联赛,与由国际足联发起的新赛事之间似乎存在较大的差距。

然而,国际足球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让人无法置身度外。对于我国足球来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俱乐部与世俱杯的舞台之间还有多远的距离?我们应如何赶超国际足球的发展步伐?未来我们是否应该积极争取举办世俱杯等顶级赛事?

远,有多远?

中国足球并非与世俱杯舞台无缘已久。在2013年和2015年,广州恒大队(现名广州队)凭借亚冠冠军的头衔,两次参加了旧版世俱杯的角逐。然而,十年间风云变幻,金钱的力量逐渐消退,球队也纷纷解散,往日的辉煌如今只剩下几声无奈的叹息。

在女子足球界,武汉车谷江大女足在2025年5月成功夺得首届亚冠女足冠军,从而获得了角逐2028年首届国际足联女子足球俱乐部世界杯的资格。

不过,女子足球俱乐部的比赛还处于初级阶段,与竞争激烈、早已进入白热化的男子足球比赛相比,实在不可相提并论。若想期待在代表俱乐部最高竞技水平的男子足球世俱杯赛场上再次看到中国俱乐部的身影,恐怕得经历一段相当漫长的等待。

根据比赛规则,世界俱乐部锦标赛每四年举办一次,共有32支队伍参与角逐。在亚洲,有四个参赛席位,这些席位将由在该周期内赢得亚洲冠军联赛的球队直接获得。如果某个球队在此期间连续夺冠,那么剩余的席位将由该周期内亚洲冠军联赛积分最高的队伍依次填补。

这表明,亚洲俱乐部要想晋级世俱杯,仅有两条途径:要么夺得亚冠冠军,要么持续保持在高位排名。对比之下,我国俱乐部在过去五年中,亚冠的最佳成绩不过是短暂跻身八强,二者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

与此同时,世俱杯创纪录的赛事奖金,或许会进一步扩大亚洲俱乐部之间的实力差距,从而激发所谓的“马太效应”。

依据奖金分配规则,在四支亚洲参赛队伍中,成功晋级八强的利雅得新月将获得超过3400万美元(约折合人民币2.43亿元)的奖金。即便是小组赛中三战皆负的浦和红钻和蔚山HD,各自也能收入955万美元(约折合人民币6845万元)。这样的金额对于长期处于收支不平衡、勉力维持生计的中超俱乐部来说,无疑是极其庞大的数字。

豪强们率先尝到改革的甜头,他们手握丰厚的资金不断加强自身实力,这使得后来者想要突破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中国俱乐部即将遭遇的,是一条正在不断加宽的财务和竞技差距。

显而易见,当前讨论中国球队进入世俱杯的时机,似乎显得过于不切实际。目前,中国职业联赛应当集中精力,梳理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并明确一条追赶发展的道路。

变,怎么变?

尽管我国足球与世界俱乐部杯赛还有一段距离,然而,这场从顶层发起、覆盖全球范围的重大变革,其影响已经遍及足球界的各个领域。

为了顺应全新世俱杯的比赛日程,自2023年度起,亚洲足球联合会决定对亚洲冠军联赛进行改革,将其转变为跨年度赛事(赛事于8月启动,次年5月落幕),旨在确保亚洲各支球队能够以最佳竞技状态参加比赛。这一重大调整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沙特足球联赛迅速作出响应,其旗下的利雅得新月队在当届世俱杯中脱颖而出,成为亚洲最强代表;日本J联赛也宣布将在2026年实现跨年度赛事的过渡;韩国K联赛也将此议题纳入了其议事日程。

_世俱杯或中国举办_ 首届新版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

另一项重要调整体现在对外援政策的放宽。自2024-2025赛季开始,亚足联决定在其所有赛事中取消外援名额的限制。秘书长温莎·约翰明确表示,这一举措旨在增强亚洲球队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目前,沙特和日本联赛已经大幅放宽了外援政策,而东南亚多国在注册外援名额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提升,人数已超过10人。

中超依然坚持采用自然年赛制,即每年年初开始,年末结束,并对外援上场人数进行限制,最多不超过5人。这种做法背后有其合理之处: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季某些地区难以进行比赛;实行跨年赛制可能会增加成本,并影响观众观赛体验;而放宽外援上场限制或可能压缩本土球员的发展空间,甚至可能导致俱乐部之间的恶性竞争。

形势所迫,中国足球若停滞不前,恐怕会陷入闭关自守的困境。采用跨年赛制有助于与国际足球接轨,便于球员出国深造;同时,引进外援也能有效提高联赛的整体竞技水平。

面对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简称中足联)的正式成立,相关人员必须认真对待这些新情况。中足联应当充分利用其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对赛事制度、外援政策等核心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调整措施。

借鉴他人的经验,能够帮助完善自我。面对挑战,我们总能找到超越困境的途径。例如,位于亚洲北部的日本,他们通过在球场上方搭建遮顶、发放冬季津贴来克服寒冷的困扰;还有部分联赛采取了“引进更多亚洲外援”的妥协方案。这些措施无疑为中超联赛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坚守现状,原因可能众多。然而,追求变革,仅需一股力量——那就是中国足球,它绝不能与全球足球趋势脱轨。

办,何时办?

在因凡蒂诺的规划中,原本2021年首届新版世俱杯的举办权归属于我国。不幸的是,疫情突然爆发,导致赛事不得不推迟到2025年举行。与此同时,举办地也发生了变更,转由美国接手。

昔日为举办比赛而新建或升级的十个高规格专业足球场现已全部竣工。这些闲置的场地亟需通过高水平的赛事来激活,而正处于低谷的中国足球同样热切期盼着顶级国际赛事的归来。

放眼全球,对于我国而言,那些既具有极高商业价值又极具观赏性的国际足球盛事,主要就是男足世界杯、女足世界杯、世俱杯以及男足亚洲杯。

观察未来足球赛事安排:2034年的男足世界杯将在沙特举办,根据大洲轮流举办的原则,我国申办世界杯至少要等到2042年。2031年和2035年的女足世界杯申办活动正在进行,但亚洲地区已经没有了这两个赛事的举办权。此外,中国足协已经基本上放弃了2031年男足亚洲杯的申办竞争。

在接下来的十年间,我国具备申请并举办顶级国际足球盛事的条件与机遇,目前看来,仅存的两大机会便是2029年和2033年举办的世俱杯。

作为东道主身份,竞技表现无疑是重要的评判标准。目前我国男女足国家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因此在申办高规格赛事时难免会心生疑虑。然而,在俱乐部层面,赛事成绩的压力相对较小,这或许是一个更为理想的选择。此外,欧洲五大联赛在我国拥有庞大的球迷群体,这为赛事的关注度和商业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球场基础设施已全面建成,因此未来申办赛事时无需大规模的硬件投资。首届新版世俱杯实现了近21亿美元的营收(相当于约150.5亿元人民币),这一成绩单明确展示了其盈利的巨大潜力。举办此类赛事对于激发国内足球市场的活力、塑造足球文化的积极作用,显然是不言自明的。

去年11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独家采访时,因凡蒂诺明确指出,中国具备承办世界杯赛事的潜力和重要性,无论是男子或女子足球世界杯、青年世界杯还是俱乐部世界杯,都有可能在中国举办。国际足联已经伸出了友好的橄榄枝。

当然,申办与否仍存在不确定性,这需要各个相关部门进行全面的评估。然而,时间的机会正在迅速减少——巴西、西班牙、卡塔尔、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明确表示了对举办2029年世俱杯的强烈兴趣。

诸多变数之中,一个明确的事实是:中国足球的复兴24直播网,亟需国际顶级赛事的推动。在接下来的十年间,中国足球面临的选择空间有限,或许世俱杯将成为其中之一?(据新华社纽约7月14日报道)


标签: 世俱杯或中国举办 
足球录像
足球集锦
足球新闻